從鳳凰涅槃到萬象更新:閥門產業的四個新
發布時間:2020-01-11 來源: 瀏覽次數:1984
距離2014年“雙11”已有5年,閥門產業涅槃后,初生體茁壯成長。經歷了向死而生的閥門產業,呈現出了諸多新氣象。
新貢獻
曾經的閥門產業,全縣124家閥門企業,分散在全縣10多個鄉鎮,畝均效益低,環保問題突出,初步統計,全行業年累計稅收貢獻不超過3000萬元,畝均稅收徘徊在3萬元左右,遠低于全縣平均水平,總稅收貢獻抵不過溫溪一家大企業的1/4。
今天的閥門產業,74家企業中,規上企業33家,占比44.6%,2019年7家閥門企業預計可成功上規,規上企業比例將站上50%大關。初步統計,閥門行業規上企業累計稅收突破6000萬元,畝均稅收同比增長25%,接近10萬元大關,全行業稅收預計將超1.5億元(含廢舊金屬回收),球豹閥門成為全市首家稅收超千萬的閥門企業。閥門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縣生態經濟新增長極。
新關系
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口碑好不好,關鍵看天藍不藍,水清不清,腰包鼓不鼓。曾經的閥門產業,企業環保設施不完善,環境問題突出,產業發展對環境造成一定破壞,對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。更為關鍵的是,由于企業“體弱多病”,部分企業存在欠薪問題,當地群眾的腰包并未伴隨著產業發展而鼓起來,矛盾的疊加影響新平臺的開發和新企業的引進。
今天,經歷行業整治洗禮的閥門企業,重構了與當地百姓的關系。企業好了,工資漲了,初步統計,2019年33家閥門規上企業人均薪酬同比增長10%以上;為留住外地員工,部分龍頭企業通過租用村民廠房解決外地員工住宿問題,員工到位率逐年提高。當地村民腰包鼓了,員工的消費多了,餐飲小店多了,周邊的房租漲了,城鎮的樓高了,中部三鎮建設加快了。閥門產業的發展有效地帶動了中部三鎮一產、三產協同發展。
新企業
曾經的閥門產業,大多數企業屬于溫州地區產業梯度轉移,雖然有著40多年的發展歷史,但歲月沉淀的并不是“朝氣蓬勃”,而是“體弱多病”。大多數企業主要生產各類鑄件,土地利用率低、產業配套差,產品高度同質,產業內價格戰問題突出,產業招商道路坎坷。
筑好巢,引金鳳,今天的中部,東源的五星工業園區、項村工業園區,高湖的徐岸工業園區等平臺相繼建成,困擾企業落地的土地瓶頸解決了;“鳳凰臺上鳳凰游”,平臺承載能力提高,產業協同能力增強,龍頭企業實力的提升,產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,繼球豹閥門之后,華唯機械、宇特閥門等一批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相繼入駐,成為青田閥門產業的新鳳凰。
新設備
翻開過去閥門企業的照片,車間內設備老舊,銘牌模糊,部分企業甚至還在使用淘汰落后設備,自動化水平不高,生產效率低下,能耗問題突出,全產業內檢測設備、研發平臺幾乎是空白;在工藝方面,大多數鑄造企業主要集中在蠟模、砂鑄等,以半成品為主,缺乏新產品。
新設備帶來的是效率,新投入帶來的是新產品。通過持續的政策引導,機器換人、科技創新成為行業共識,全行業新建成1家博士后工作站,4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,涌現出球豹、保俐等機器換人、兩化融合領先企業。走進球豹實驗室,檢測設備齊全,其中三坐標測量機等設備更是國內領先。品牌有了,標準全了,底氣足了。青田閥門企業迎來更多世界500強訂單,瑞興閥門成為埃克森美孚的合格供應商,球豹閥門年供給全球最大的閥門企業卡麥隆超千萬元。
青田的閥門行業走過了40多年的歲月,堅強地挺過了行業整治期,我們堅信,涅槃再生后的閥門企業必然能夠行穩致遠,呈現出更多的新亮點,最終實現“百家企業百億產值”的目標。